健康报(名医汇萃) 高志海 1985 年 8 月 4 日 星期日
山西省吕梁骨结核病医院院长。 20 多年来,苦心专研骨结核病的治疗方法,研制出由人参、枸杞、熟地、肉桂等中药组成的“骨结核丸”,为五千多名骨结核患者解除了病痛,治愈率达 85% 。
中药骨结核丸治疗病效果好 1986 年 1 月 21 日 星期二
山西省吕梁地区骨结核病专科医院中医师高志海研制饿中药结核丸,最近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高志海从一九六二年起开始从事骨结核治疗的研究工作。他根据祖国中医补肾、健脾、壮骨、养血的理论,经过反复实践,研制出骨结核丸。这种药通过对七千六百多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九,治愈率达百分之八十六以上。有关专家认为,骨结核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
创 业 艰 难 1987 年 8 月 1 日 星期六
通讯 本报记者刘燕玲
他是从黄河边低矮窑洞里走出来的汉子。身量不高,四肢粗壮,五十出头的年纪,岁月的风霜雨雪已在他黝黑的脸上刻下了横七竖八的皱纹,只有那双不大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不屈不挠的、顽强进取的生命之光。这个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北方男子汉,就是曾经挽救了成千上万骨结核患者生命、被八十多家报刊争相报道的医生高志海,山西省劳动模范,吕梁地区骨结核步兵专科医院的院长。
“死孩沟”和二百多条蛔虫
1936 年,古黄河河畔一个叫高家沟的山村里,一个男孩诞生了父母给他起名叫高志海。他是贫困和苦难之中长大的,十几岁时,家乡解放了,但战乱的创伤和饥饿的威胁依在,疾病造成的残疾跟是令人目不忍睹。那时,这个只有上百户人家的山村,每年就有二三十个孩子被天花、麻疹等疾病夺去生命。那些瘦小的尸体都被仍在村外的一条山沟里,日子久了,这条沟就有了名字:“死孩沟”。高志海打柴、下地经常路过这条沟,虽然他不忍去看那些曾在一起玩耍、现在却横尸荒野的小伙伴,但那叠肩压肯的尸体,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可怕的阴影。 真正促使高志海下决心长大当医生的,是他母亲的一次突病。一个漂泊大雨的晚上高志海的母亲忽然肚子疼的满炕打滚,大汗淋漓,祖父冒雨去村外请医生。这位医生绰号“埋人医生”,病家请他,得先预备下大烟,不管病情多急,他得过完大烟瘾才给病人看,病人有时不等一袋大烟抽完,病人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就是这样的医生,穷人也请不起。待淋得落汤鸡似的祖父从外村回来时,医生没来,只买回了三粒三块大洋一粒的宝糖,说也奇怪,药下肚不久,竟打下了二百多条蛔虫!刚刚还疼得死去活来的母亲,转眼竟像好人一样没事了,脸上挂着泪伏在母亲身旁的高志海,深深体会到穷人求医的艰难,治病救人的重要。他在心里发誓:将来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高志海家境贫寒,祖宗三代,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特别是操劳办世的父亲,对儿子上学的要求更是一口回绝:“农民的儿子就得靠种地吃饭,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次,父亲竟强行将儿子拉出校门,硬是用枣木扁担赶打了他十五里!为了求学,高志海常常躲在学校里数提不回,饿了,爬到上山摘野果红枣充饥:渴了,趴到沟边喝点生水。1985年,高志海终于予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校。毕业以后,高志海被留校任教,他找到了卫生厅张锦厅长,恳求让自己重回故土,省城条件虽好,但缺医少药的家乡太需要医生了,1961年年底,高志海在老家中阳县的县医院上班了。
刚回乡不久,他的一位亲戚就因骨结核去世了,她才二十出头啊!这件事,给高志海很大的刺激。对骨结核,当地流传着“脚痨、手痨、阎王不饶”的说法,不少人死于骨结核,一提起它来,老乡们不禁不寒而粟。“世间没有治不好的病,。”高志海心想,以前像瘟神般的天花、麻疹不是也被降服了吗?骨结核也一样,关键是要有人去啃这块硬骨头。端着公家“铁饭碗”的高志海“自讨苦吃”,亲自去尝试了。
艰苦创业 百折不挠
骨结核,中医叫疽,俗称骨痨,是由结核菌从肺或者其他结核病灶,经过血液循环环感染到骨关节引起的恶性病变,在医学上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症。患此病者,骨质被破坏,身上遍开溃口,脓液流淌不此,使人肌肉迅速畏缩,肢体瘫痪、畸形,轻尚于手术,锯骨截肢;重则危及生命。二十世纪,链霉素。雷米封等抗痨药出现后,大大抑制了猖獗一时的结核杆菌,但骨痨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数十年后,随着结核杆菌抗药性的逐步增强,结核病又成了难治之疾。决心向骨痨宣战的高志海翻遍了中医古籍四大经典著作,以及上百种能够收集到的书籍和资料。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生骨生髓。骨质强健时,病邪不易侵犯。“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于脾胃,脾胃健则五脏强而肾气足,若脾肾两虚,精亏髓枯,则痨虫乘机而入,致生骨痨。高志海抓住肾、脾两个根本,选取补肾壮骨健脾、养血散寒解毒的药物,以内功代外杀,以补弱代抑强祛邪,组成了基本方剂。为探得每一味药物的性能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的地理环境的药效和差别,高志海几十次背着镢头、麻包爬上柏洼山,餐风宿露,踏霜冒雪,采回一百多种草药,一味一味地品尝、记录,选出了50读哟种能治疗骨结核的药,再逐个筛选、调配,没有仪器,就土法上马,有时因增减一味药,要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的试验。一次,为提取有毒的药物,他一下被毒气冲倒,他的孩子在他身上浇了几盆凉水,才使他“起死回生”。高志海的第一例病人,是46岁的年贵母,他患髋关节结核已经两年,开放的疮口一次就能排出一脸盆脓水,浑身肿胀,已经奄奄一息。“死马当做活马医”吧!高志海给他开了药方。病人服了15剂之后,肿胀渐消,能够做起了;再酌情加减,50剂药后,奇迹发生了,年贵母疮口愈合,病情痊愈了。
人生的三大打击
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在医学道路上,一个基层医院的“土”大夫要想趟出一条新路来,真是“难于上青天”,高志海感到,自己每走一步,所要付出的代价到了难以承受的公职:生活中上的打击莫过于妻离子散,而这三大苦难,高志海都一一领教过了。古医籍上有这样的记载“以毒攻毒,以骨补骨”。急于求成的高志海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一动,一个可怕的冒险计划形成了。午夜时分,高志海怀揣工具向山上的墓地走去,山上,衰草凄凄,山风瑟瑟,漆黑的夜里偶然想起了几声虫鸣,高志海壮着胆子抡起镢头,突然,一个毛茸茸的黑影擦身而过,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只野狐。墓口挖开了,一股潮湿霉烂的凉气扑鼻而来,高志海急忙带上口罩,捏亮电筒,匍匐着爬进去,打开棺盖,取出几跟人骨,再填好坟头,做好伪装,离开墓地。揭开盗骨,是人们视为大逆不道的事啊!回家后的洗涤浸泡,碾末入药,同样需要深夜操作,掩人耳目,数不清的夜晚就这样在精神高度紧张中过去了,而高志海的妻子却对丈夫避人的举动产生了怀疑,最后终至不听解释,愤愤而去。
妻子离婚以后,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越传越甚,加上高志海曾向卫生部省卫生厅多次汇报工作,有些人便认为是告了县里的状 , 一道命令把正在乡下工作的高志海召回城里 , 关进了黑屋。半个月后,那些存心迫害他的人,竟以一份别人代写的检查为证据,在全县万人大会上突然宣布:开除高志海党籍!开除公职留用!!为了解除千千万万骨结核病人的痛苦,一夜之间,高志海竟从国家承认的医生,沦为浪迹江湖的:“野郎中”,这怎能不让人肝肠寸断呢!高志海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山村。脚上沾着牛粪的柏洼山老乡们却不计荣辱,像往常一样欢迎他,向迎亲人一样把他让进自己的土窑,拉上烧的热乎乎的土炕。乡亲们的信任仿佛是一股看不见的动力,在高志海伤痕累累的心上重新注入了勇气和力量。在东家进西家出的为乡亲们看病之余,他又开始全神贯注的研究骨结核丸, 1976 年的一个深夜,第一粒骨结核丸终于在经历了 15 年的“阵痛”之后诞生了。高志海亲口尝试了 10 天,证明确实与人体无害之后,他才给病人服用。 26 岁的女销售员张俊兰患右膝关节结核,膝盖上烂了 3 个洞,腿已僵直变形,先后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医院,医药费花了 1 千多元,当时,她已有 7 个月身孕,永远决定先给她引产,然后截肢锯腿,张俊兰拄着双拐找到高志海,服了汤药和骨结核丸, 3 个月过后,张俊兰腿上的伤口慢慢愈合了,并健康的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由汤剂到丸剂,丸剂又由分热毒和虚寒二型到不分型,由分南北方到全国通用,由用鸡蛋壳、猫骨、人骨到改用珍珠、龙骨代替,由复杂到方便,由特殊到一般,随着高志海对疾病认识的一步深入,他的骨结核丸日臻完善,日渐成熟了。
“党是支持你的”
药虽然搞出来了,但怎么样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呢?高志海一次次报告给县里有关部门,但一次次如石沉大海,他焦急、气愤、但又无可奈何……1983 年一个年轻的新闻战士,无视有关部门对高志海的特殊冷漠态度,站出来说话了。他翻山越岭,用 7 天的时间采访了高志海以及他的病人,在报纸上第一次公开报道了这种不需手术便可治愈骨结核的新药。很快,全国几十家报刊纷纷转载, 新华社也向全世界播发了消息,香港,台湾,朝鲜,美国等报纸也传播了这一消息。高志海出名了,虽然他的问题尚未最后解决,但外地的科研、医疗部门已竞相邀请他去主持骨结核的医疗工作,太原晋光人才开发公司更是捷足先登,死死抓住他不放。当他踟躇再三,终于在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时,泪水潜然而下。二十年前,他四处奔走,再三申请,才从大城市回到了这个养育了他的穷乡僻壤,今天,这里仍然缺医少药的。他也仍然不改初衷,但却不得不为了事业告别乡亲、抛离故土,叫他怎能割舍得开呢!调令下发后,中阳县有关部门又一次出面横加干涉:“不许走!在县里不搞,离开又不让走,你们究竟是为什么!”正在进退维生谷之时,吕梁地区行署专员派人送来了一封信:“高志海同志,请你暂时留,一切问题都会解决,过几日将登门拜访。韩健民。”1984 年正月处七,春节的鞭炮声还此起彼伏,韩副专员深夜十点钟进了高志海低矮握住高志海的手恳切地书说:“老高同志,你不能行走,山区的建设发展需要你,党支持你的。”仿佛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一下子吹散了笼罩在高志海心头五六年的乌云,他觉得心里亮堂了,畅快了,他抽动着嘴角想笑,想说点什么,但不知何时泪水却淌了一脸…… 生活掀了新的一页。 1984 年 5 月 1 日,山西省吕梁地区骨结核病专科医院成立了,高志海被任命为院长。这家集体所有制的专科医院的到了山西省党政领导、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由原副省长赵军亲自批示、省卫生厅正式行文批准成立,并装备了一台 200 安的 X 光线;省科委将骨结核丸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列为省级医卫重大科研项目,拨出毫十三万元专款;地区党政领导多次亲临指导,韩健民副专员还委托地区开发总公司协助筹办,租赁房,并支垫资金六千元,使这家医院在没花国家一分钱基建费的情况下,很快便开始收病人。1985 年,这家冲破重重阻力,矗立在吕梁山区的新型医院,收治了 5 千多名骨结核病人,其中大量是其他医院久治不愈的晚期患者,还为无法亲自来吕梁医治的病人邮寄药物 4460 人次;同年,他们收到来信 15100 余封,锦旗 30 余面。
“即有时珍千根草,何用华佗一把刀”
这是无数感谢信中的赞词之一。连高志海本人已记不清它来自谁的手笔,这些年。自己又挽救了多少命在旦夕的病人。云南省盐津县小学女教师陈世祝患胸椎结核以来,疼痛难忍,先后去过几家医院,都医治无效。 1978 年初,她做了第二次手术,一个月多后,伤口仍不能愈合。以后,她的病情逐渐加重,曾专程去福州医治,前后共花了 10250 元,仍不见效果。小俩口完全绝望了,想抱痛哭。这时忽然看到报上介绍骨结核丸的消息,立即写信索药。服药 3 个月后,陈世祝恢复了健康,复查病情时,她特意同丈夫一起千里迢迢来到吕梁,感谢高志海的救命之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封感谢信是辗转万里。从台湾寄到高志海手中的。一位台湾军界元老在信中写道“身患骨结核数载,疮口开裂,流脓不止,骨骼变形,疼痛难忍,在海外遍访名医,终究不能见效,服骨结核丸后,遂能下床走动,食欲渐增,面色红润,病况速愈。深感祖国中医之伟大,大陆关怀之熏心,高大医师,乃当今神医矣! 1985 年 12 月,山西省科委组织了对高志海“骨痨治疗技术研究鉴定会”,由我国著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印会河教授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志海站在 20 几位专家以及省科委、省卫生厅领导的面前,汇报了自己 20 多年来呕心沥血研究的成果。骨结核丸问题以后,高志海用它医治骨痨患者 7623 例,从中选择的抽取了 106 例,多为已经其他医院诊治无效的晚期患者,均有 X 摄片做治疗前后对照,证明骨结核丸治愈率达 86.7% ,总有效率为 99% ,是一种理想的抗痨药物。不论结核发于人体哪一部位,不论初期或晚期,已溃和未溃,均可获较好疗效。而且,它对肺结核、胸膜结核、附睾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等,也有显著效果!高志海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专家们在鉴定书上郑重写道;“本疗法具有过内领先水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使用价值,建议评为省一级科研成果。”对高志海的研究怀有极大兴趣,利用病体时间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印会河教授,也感慨的说:“中国历来有一句古话 ' 风痨盅膈,十病难医 ” 。 这个痨就是结核 . 我的父亲也是一方名医 , 但他和我二十多岁的弟弟都是死于结核,解放前没办法医啊!高志海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骨结核丸比一般抗痨药又好又便宜,还无古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志海的研究是在经理了千心万苦之后成功的,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不中断放弃自己的事业,这种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 心在疾跳,脸在发烫,浑身都在激动不已中战粟。似乎一切都已在高志海的视觉和听觉中模糊了;那一阵阵的热烈掌声,那一张张充满关怀和敬意的笑脸,那一双双伸向自己、传递着祝贺福的手……只有一个信念在高志海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
|